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8篇
农学   2篇
  7篇
综合类   36篇
水产渔业   19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利用本实验室筛选的8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中国舟山(ZS)、海州湾(HZ)、青岛会场(HC)、莱州湾(LZ)和鸭绿江口(YL)5个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野生群体共计12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8个位点共扩增到7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9.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5.467 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96 7;平均期望杂合度(Hc)为0.750 8.5个群体的期望杂合度由高到低依次为LZ(0.770 4)、HC(0.758 8)、YL(0.755 2)、HZ(0.741 5)、ZS(0.728 3).卡方检验可知,34个群体位点组合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占总数的85%.5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245 1~0.517 9之间,HC和HZ的遗传距离最小,LZ和ZS的遗传距离最大;通过构建UPGMA聚类树,发现5个群体聚为南北两大支,HC和HZ两个群体遗传距离最近先聚到一起,再与ZS群体相聚,形成南方群体;YL与LZ群体相聚形成北方群体,最后南北两大群体聚为一支.分析群体间的Fst值可知,两两群体间的Fst值在0.054 8~0.108 3 (0.05<Fst<0.15)之间,群体间产生了极显著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232.
将扩增得到的三疣梭子蟹LGBP基因开放阅读框与表达载体pET-22b(+)连接,转化E.coil BL21(DE3)plysE后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检测,发现诱导组比空载体和未诱导组多出一条分子量约为41 ku的表达产物,与预测的重组蛋白分子量大小基本一致。重组质粒在不同IPTG浓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诱导表达产物的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低浓度0.4 mmol/L IPTG和30 ℃诱导能有效减少菌体蛋白的本底表达。用纯化的重组蛋白连续免疫小鼠,4周后得到抗血清,经Western-blotting检测,其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微生物结合实验表明,重组表达的pET-LGBP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其与丹麦啤酒酵母、巨大芽孢杆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大肠杆菌等均有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233.
三疣梭子蟹不同日龄生长性状相关性及其对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定向交尾技术构建三疣梭子蟹15个半同胞家系和38个全同胞家系。测量每个家系80 d、100 d和120 d的全甲宽(X1)、甲宽(X2)、甲长(X3)、体高(X4)和体重(Y)。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不同日龄各性状的遗传相关、表型相关、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结果表明,5个生长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在0.759~0.972之间,遗传相关系数在0.170~0.975之间。经显著性检验,各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都呈极显著水平(P<0.01),各性状不同日龄对体重的直接影响不同,80 d:X1> X2> X3> X4,100 d:X1> X3> X2> X4,120 d:X3> X2> X1> X4, 80 d和100 d时主要通过全甲宽间接影响体重,120 d主要通过甲长和甲宽间接影响体重。建立全甲宽(X1)、甲宽(X2)、甲长(X3)和体高(X4)对体重(Y)的多元回归方程,不同日龄各生长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R2分别为0.960,0.971,0.892,说明它们都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34.
东海三疣梭子蟹成熟群体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东海三疣梭子蟹成熟群体的发育生殖机制,采用生态学、资源生物学等相关研究方法,通过对三疣梭子蟹性腺、肝胰腺及条件指数等指标的研究,初步建立起雄性三疣梭子蟹成熟阶段发育分期的特征变化,反映了目前东海三疣梭子蟹成熟群体的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三疣梭子蟹生殖群体由1龄蟹为主,规格偏小。头胸甲宽主要分布在100~160 mm之间,体重为50~200 g。头胸甲宽与长呈线性相关,而头胸甲宽、长与体重则呈幂函数关系。成熟阶段输精管发育程度和头胸甲宽正显著相关。根据三疣梭子蟹输精管的粗糙程度、管径及管重大小,本文首次提出把处于成熟阶段的雄蟹分为5个阶段。输精管重增长为幂函数方式,输精管指数则随发育线性增长。雌蟹卵巢发育规律和头胸甲宽之间关系不甚明显,而和季节相关。研究表明,9月份三疣梭子蟹交配后卵巢迅速发育,增长明显,10~12月份生殖群体卵巢普遍处于Ⅱ~Ⅳ期。三疣梭子蟹肝胰腺重量随体重和甲壳的增长而增加,而肝体指数相反。雌蟹卵巢Ⅱ期阶段梭子蟹肝胰腺重量最高,平均重量为18.21±5.68 g,随后逐渐降低,说明肝胰腺能量发生了转移;相比于雄蟹,雌蟹储能更多。雌蟹卵巢重量随肝胰腺重量变化呈对数关系增长,而雄蟹输精管重随肝胰腺重呈线性。三疣梭子蟹生殖群体在发育变化过程中两个条件指数基本处于一个平衡阶段,雌雄间差异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35.
20 0 2年 6~ 9月 ,在自然水温 (2 4 0、2 4 9和 2 6 3℃ )和投喂鹰爪虾虾仁的条件下测定了 3个体重组 (0 73± 0 15 g、1 5 5± 35 g和 3 75± 0 5 2g)三疣梭子蟹幼蟹的摄食和碳收支。结果表明 ,温度和体重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的摄食量均有明显影响 ,其中体重的影响更为显著。以湿重和干重(比能值 )计算得到三疣梭子蟹幼蟹的特定生长率 (SGR)和生态转换效率 (Eg)分别为 2 5± 1 33~3 0± 0 95和 19 4± 4 8~ 5 9 4± 2 2 9,2 8± 0 73~ 4 3± 2 2 8和 10 1± 2 3~ 2 9 1± 12 4。在三疣梭子蟹幼蟹的C收支模式中 ,代谢C所占的比例最大 ,占总摄食C的 5 0 %以上 ,其次是生长C ,约占总摄食C的 2 8% ,蜕壳和排粪消耗的C的比例较小 ,一般少于 5 %。三疣梭子蟹幼蟹的个体大小和水温是影响C收支的重要因素 ,其中温度是主要因子。随个体的增大和试验水温的升高 ,三疣梭子蟹生长C占总摄食C的比例减少 ,代谢C的比例增加 ,蜕壳C和排粪C所占的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236.
三疣梭子蟹个体发育早期的同工酶谱变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朱冬发 《水产学报》2005,29(6):751-756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三疣梭子蟹个体发育早期(从未受精卵到第一期幼蟹)11种同工酶(LDH、GDH、ADH、SOD、EST、ME、MDH、SDH、GOT、ACP和α-AMY)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EST、ME、MDH、SDH、GOT、ACP和α-AMY等7种同工酶电泳图谱显示了明显的发育阶段差异性,大都随发育渐趋复杂。个体发育阶段特异性的同工酶可以作为一项生化指标用于三疣梭子蟹发育阶段的鉴别。在三疣梭子蟹整个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中均未能检测出LDH和GDH活性,而ADH和SOD酶活性则有持续和较稳定的表现。根据各同工酶的个体发育谱式,三疣梭子蟹个体发育过程中同工酶的表达类型被划分为4种。讨论了三疣梭子蟹同工酶的个体发生多念性和刚孵化的第一期涵状幼体的同工酶活性。  相似文献   
237.
The utility of varying twine diameter (0.5–0.8 mm Ø) and/or mesh area (0.5:1) in south‐eastern Australian recreational hoop nets was assessed in response to concerns over (1) impacts to discarded, undersize Scylla serrata L. and Portunus pelagicus Forskål and (2) marine debris (lost meshes). There was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Ø and breakage, with more in the narrowest (16.16–18.42 meshes deployment?1) than thickest (8.79–4.68) twines. Mesh damage was also affected by interactions between netting area and (1) soak time (only S. serrata) and (2) catches, with all nets similarly damaged during <3.5‐h soaks, or when only one crab was caught, beyond which the large‐area nets incurred more. Irrespective of net, there were consistent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esh damage and water temperature, and more damage overnight. Large crabs took longer to remove, but more so from thicker‐twined and large‐area nets, and some also sustained the most damage. Twine diameter did not affect S. serrata catches, but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catches of P. pelagicus, while the small‐area nets caught proportionally (to area) fewer portunids. The results reflect species‐ and size‐specific behavioural variability, but support using thick twine and limiting deployment durations for hoop nets. Alternatively, other less controversial traps might offer a more holistic solution to the stated concerns.  相似文献   
238.
为开发三疣梭子蟹低盐耐受性相关甲基化标记,采用甲基化敏感性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methylation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 MS-HRM)进行了三疣梭子蟹低盐耐受性相关甲基化位点的筛选和应用。结果显示,从三疣梭子蟹转录组数据库中共开发了8个甲基化标记,其中6个标记与低盐度耐受性显著相关,在低盐度条件下表现出显著的去甲基化或甲基化,这些标记分别位于V-ATP酶(V-type proton ATPase)、CLC型氯离子通道、琥珀酸脱氢酶、NAD(P)转氢酶(NAD(P)、磷酸乙醇酸性磷酸酶、NADH还原酶基因,为三疣梭子蟹耐低盐新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提供候选工具。研究表明,“宁象1号”耐低盐能力显著高于野生群体,且选育群体中位点Pt-M1、Pt-M2的去甲基化率达到100%,可能有利于低盐条件下保持体内Na+和Cl-的平衡。  相似文献   
239.
为了解东海近海蟹笼逃逸口类型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逃逸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使用红外水下摄像装备,对入笼的三疣梭子蟹在不同行为阶段对安装于侧网靠近笼底一侧的刚性矩形逃逸口(40mm高×200mm宽)和网目逃逸口(由2个位置较低的40mm×60mm和1个位置较高的60mm×60mm破目构成)的行为反应进行了观察。根据三疣梭子蟹探索、发现并接近、穿越企图和穿越逃逸口个体连续行为的4个阶段观察结果显示:相比刚性矩形逃逸口,三疣梭子蟹在网目逃逸口实验蟹笼中的探索行为持续时间更长;在笼底探索的个体能定位、发现并接近2种不同类型逃逸口,但发现并接近网目逃逸口时距离入笼的平均时间(P<0.01)和平均次数(P=0.061)均大于刚性矩形逃逸口;约85%发现并接近逃逸口的三疣梭子蟹企图穿越逃逸口,且在逃逸口类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三疣梭子蟹在网目逃逸口前停留了更长的时间(P=0.006),且这一时间显著影响着个体是否企图逃逸的行为。所有个体均采用侧身姿态穿越逃逸口,对于刚性矩形逃逸口,个体甲高与逃逸口高度的关系是决定个体能否成功逃逸的关键因素;对于网目逃逸口,个体优先尝试穿越较低逃逸口,并最终全部逃逸。实验结果表明网目逃逸口可以作为蟹笼渔具逃逸装置,生物可降解材料应用可成为缓解蟹笼幽灵捕捞问题的技术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40.
为探讨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的生长规律和雌雄差异,本研究对1~6月龄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各生长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采用Logistic模型分别拟合三疣梭子蟹的体重(BW)、体长(BL)、体高(BH)、全甲宽(FCW)、甲宽(CW)、大螯长节长(MLC)、大螯不动指长(FFLC)、第一步足长节长(MLFP)等8个形态性状的生长特征。结果显示,三疣梭子蟹雌性和雄性的生长存在差异,早期雄性生长较快,后期雌性生长较快,而雌雄混合分析介于二者之间。三疣梭子蟹各生长性状的Logistic模型拟合结果显示,除雌性MLC和MLFP以及雌雄混合分析的MLFP之外,其余性状R2均达到0.990以上;雌性和雄性体质量的极限生长值分别为290.27和195.91g,快速生长区间分别为2.74~5.10月龄和2.33~4.14月龄,拐点分别为3.92和3.24月龄。研究表明,三疣梭子蟹的生长过程均符合“慢-快-慢”的特征,雄性比雌性更早进入快速生长期,但是快速生长期的持续时间不及雌性。本研究对三疣梭子蟹不同生长指标的规律特征,以及各指标在混合养殖条件下雌性和雄性的优势阶段进行了研究,为实现三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